在近代云南的歷史上,有一文一武的兩所學校,都非常著名,“文”指西南聯(lián)合大學,“武”指云南陸軍講武堂。前者培養(yǎng)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、教育家;后者培養(yǎng)一大批杰出的軍事家、革命家。正因為如此,曾經是云南陸軍講武堂的學員,后來成為共和國元帥的朱德,稱云南陸軍講武堂是“革命熔爐”。
云南陸軍講武堂的創(chuàng)辦與清末新軍的建立有直接的關系。20世紀初,清政府決定在全國編練新軍36個鎮(zhèn)(師)。地處邊疆的云南,因國防需要,計劃建立新軍兩鎮(zhèn)。1909年2月,云南新軍編成一個鎮(zhèn),被授予第十九鎮(zhèn)的番號,官兵總計為10900人;與此同時,全省巡防隊也改為營制,共62個營,第十九鎮(zhèn)與巡防營官兵總計約3.5萬人。
新軍的編練迫切需要新式軍官,因此開辦陸軍學堂以培養(yǎng)人才,勢在必行。云南陸軍講堂是清末各地創(chuàng)辦的講武堂中最為重要的一所。它初辦于1907年9月,由陸軍小學堂總辦胡景伊兼管,開學之初有學員86人,而到2月,留堂者僅41人,學堂設施及教學質量均較差,結果才7個月就停辦了。一年以后,由護理云貴總督沈秉堃及云貴總督錫良經過一番籌備后又重辦。
云南陸軍講武堂復辦之際,正好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6期中國留日學生畢業(yè)回國,云南當權者便從中物色人才,任命大批回國留日學生為講武堂的骨干和教官。在這批人中,同盟會員占有相當大的比例,如李根源、李烈鈞、張開儒、方聲濤、趙康時、沈汪度、唐繼堯、庾恩旸、顧品珍、劉祖武、李鴻祥、李伯庚、羅佩金等。
據統(tǒng)計,在云南陸軍講武堂開辦之初的47名教職員中,同盟會員就有17人,革命分子11人,傾向革命者8人,政治態(tài)度不明者11人,沒有發(fā)現(xiàn)明顯的反動分子。從學歷來看,受過新式教育的占絕對優(yōu)勢,在已知的擔任教官(教員)的40人中,日本各學堂畢業(yè)者有28人,就學于北京京師大學堂者有4人,就學于越南巴維學校者2人,情況不明者6人,這個分類的數據,反映了云南陸軍講武堂教員的政治、業(yè)務的基本情況。
與清王朝統(tǒng)治者的愿望相反,云南陸軍講武堂為同盟會提供了重要的活動場所,革命黨人事實上掌握了講武堂的大權,使之成為云南革命的重要據點,成為西南地區(qū)團結革命力量的核心。籌備之初,講武堂總辦(相當于校長)由云南兵備處總辦高爾登兼任,同盟會員李根源任監(jiān)督(相當于主管教學訓練的副校長或教務長)。到1910年5月,高爾登連名義上的講武堂總辦也辭了,李根源繼為總辦,沈汪度為監(jiān)督,張開儒為提調,這樣,講武堂的一二三把手全為同盟會員所擔任。正是因為如此,重辦以后的云南陸軍講武堂煥然一新。
云南陸軍講武堂在其開辦之初,明顯地有幾個重要特點,使它顯得更不一般。
第一、規(guī)模較大,班次較多,學生人數也比較多。云南陸軍講武堂一開始就開設了甲、乙、丙三班,計420人。以后又從丙班學員中挑選成績優(yōu)秀者100人,特授學術,為特別班。1910年初隨營學堂(系由部隊中選拔學術科學好的軍士和上等兵,加上一部分普通學校學生)200人并入丙班。同年5月,云南兩級師范學堂畢業(yè)生有志從軍者30人,投入講武堂,于是講武堂又設一“附班”。這樣,開辦之初全校學生共630人,1910年8月,甲、乙兩班第1期學員畢業(yè)時,又調選了甲、乙兩班第2期學員各80人入堂學習。這樣,辛亥革命爆發(fā)前,在云南陸軍講武堂接受過軍事訓練和民主革命思想洗禮的近800人。這批人返回新軍和巡防營,成為辛亥云南起義的重要骨干和基本力量。
第二、學制較長。根據清末關于軍事學堂學制的規(guī)定,講武堂的學制每1期一般為4個月,除假期及往返時間外,實際在堂學習時間僅為3個月,而云南陸軍講武堂甲、乙班學制為1年,特別班為兩年半,丙班為3年,學制要比規(guī)定的時間長幾倍(而實際執(zhí)行卻又短一些)。
第三,課堂設置完善,教學質量較高。云南陸軍講武堂分步兵、炮兵、騎兵、工兵、輜重五種兵科。甲、乙班入堂后重點學習軍事學科,如地形學、筑城學、兵器學、軍制學、衛(wèi)生學等,并學習兵科教程,如本兵科的典、范、令等。丙班、特別班先學習普通學科及軍事學基本教程,如國文、倫理、器械畫、算術、史地、英文或法文、步兵操典、射擊教范、陣中勤務令、工作教范、野外演習等,然后分科專業(yè)學習軍事學科和本兵科教程。
學校的制度和作風是仿效日本陸軍士官學校,紀律非常嚴格,每天上課6小時,上操2小時,早晨有體操和跑步,晚上還有自習,而且夜間有緊急集合的訓練。由于課程較為完善、教學嚴格、紀律要求高,使得云南陸軍講武堂畢業(yè)生的質量在當時與其它軍事學堂相比,高出一籌。
由于這些特點,使云南陸軍講武堂成了培養(yǎng)民主革命戰(zhàn)士的軍事學校,并且對云南以及全國的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。云南陸軍講武堂復辦后,經過李根源等人的努力,終于在1909年9月28日開學。制定的校訓為“堅忍刻苦”四字。
辛亥革命以后,云南陸軍講武堂改名為云南陸軍講武堂學校,繼續(xù)辦了19期,先后培養(yǎng)了數千名人才。講武堂師生在后來的護國戰(zhàn)爭,北伐戰(zhàn)爭,抗日戰(zhàn)爭以及推翻蔣家王朝的解放戰(zhàn)爭中,繼續(xù)發(fā)揮著巨大的作用,為中國人民以至世界人民的解放事業(yè),作出了自己的貢獻。
云南講武堂走出了兩位元帥,二十幾位上將;更令人驚奇的是,有三個國家軍隊的總司令出自這里。從這里先后走出數百名將軍,中將以上的高級將領有數十人,他們在中國近現(xiàn)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,其中較著名的有:
教官和官佐:
李根源(上將,陜西省省長,粵滇軍總司令)
顧品珍(上將,滇軍總司令,云南督軍,云南省省長)
唐繼堯(上將,云南督軍兼省長,靖國軍總司令,建國聯(lián)軍總司令)
李烈鈞(上將,江西都督,護法軍政府總參謀長)
張開儒(上將,滇軍總司令,廣州大元帥府參謀總長)
羅佩金(上將,護理四川督軍,靖國軍第一軍總司令)
劉存厚(上將,四川督軍,四川陸軍檢閱使)
趙又新(上將,川滇黔靖國軍第二軍總司令)
楊杰(上將,陸軍大學校長,代理參謀總長)畢業(yè)生:
朱德(元帥,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,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)
葉劍英(元帥,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,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)
崔庸鍵(次帥,朝鮮人民軍總司令,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委會委員長)
武元甲(大將,越南國防部部長兼越南人民軍總司令)
朱培德(一級上將,參謀總長,代訓練總監(jiān))
金漢鼎(上將,代理滇軍總司令,國民革命軍第九軍軍長)
范石生(上將,滇軍第二軍軍長,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軍長)
胡瑛(上將,云南戒嚴司令部司令)
盛世才(上將,新疆臨時邊防督辦,第八戰(zhàn)區(qū)副司令長官)
賴心輝(上將,四川邊防軍總指揮,四川省省長,第二十二軍軍長)
龍云(二級上將,陸軍副總司令,軍事參議院院長;國防委員會副主席)
盧漢(上將,第一方面軍總司令,云南省主席)
云南陸軍講武堂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光輝的歷史,朱德稱之為“中國革命的熔爐”。
教官和官佐:
李根源(上將,陜西省省長,粵滇軍總司令)
顧品珍(上將,滇軍總司令,云南督軍,云南省省長)
唐繼堯(上將,云南督軍兼省長,靖國軍總司令,建國聯(lián)軍總司令)
李烈鈞(上將,江西都督,護法軍政府總參謀長)
張開儒(上將,滇軍總司令,廣州大元帥府參謀總長)
羅佩金(上將,護理四川督軍,靖國軍第一軍總司令)
劉存厚(上將,四川督軍,四川陸軍檢閱使)
趙又新(上將,川滇黔靖國軍第二軍總司令)
楊杰(上將,陸軍大學校長,代理參謀總長)畢業(yè)生:
朱德(元帥,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,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)
葉劍英(元帥,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,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)
崔庸鍵(次帥,朝鮮人民軍總司令,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委會委員長)
武元甲(大將,越南國防部部長兼越南人民軍總司令)
朱培德(一級上將,參謀總長,代訓練總監(jiān))
金漢鼎(上將,代理滇軍總司令,國民革命軍第九軍軍長)
范石生(上將,滇軍第二軍軍長,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軍長)
胡瑛(上將,云南戒嚴司令部司令)
盛世才(上將,新疆臨時邊防督辦,第八戰(zhàn)區(qū)副司令長官)
賴心輝(上將,四川邊防軍總指揮,四川省省長,第二十二軍軍長)
龍云(二級上將,陸軍副總司令,軍事參議院院長;國防委員會副主席)
盧漢(上將,第一方面軍總司令,云南省主席)
云南陸軍講武堂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光輝的歷史,朱德稱之為“中國革命的熔爐”。

圖1:云南陸軍講武堂正門

圖2:講武堂操場

圖3:講武堂早期炮兵訓練











